夜送赵纵

夜送赵纵朗读

赵氏连城璧,由来天下传。

送君还旧府,明月满前川。

译文韵译

赵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,自古来天底下人人称赞。

今晚上送你回赵州故乡,空中月明如水洒满前川。

散译

赵国有一块价值十五座城他的壁玉,向来是天下闻名的。

我今夜送你回到赵州家乡地方去,天空中留下一轮明月,仍然照满的面的川水呢。

注释

赵纵:杨炯友人,赵州人。

赵氏连城璧(bì):战国时,赵国得到一块叫和氏璧的美玉,秦王知道后,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,故称连城璧。此处用赵氏喻指赵纵,连城璧喻指其才华。连城璧,价值很多座城市的宝玉。这里指战国时赵国的和氏璧。

君:指赵纵。旧府:赵国的故地,指赵纵的家乡山西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贾三强.千家诗新绎:陕西人民出版社,1981:9

2、张学文.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:重庆出版社,1988:18-19

夜送赵纵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法考证,从题目可知,这是诗人在某个夜晚送别友人赵纵去赵州而作的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贾三强.千家诗新绎:陕西人民出版社,1981:9

  《夜送赵纵》是一首送别诗,写得气魄宏大。赵纵是赵地的赵姓人,诗人为他送别,很自然地联想到天下尽人皆知的战国时赵惠文王那块和氏璧的故事。

  首句“赵氏连城璧”,是诗人以国之瑰宝和氏璧比喻赵纵的品貌。次句“由来天下传”,借美玉的名传天下,进一步比喻赵纵的名气。他是名声远播四海之内的。诗人用比兴手法,明写和氏璧价值连城,盛名久传,暗比赵纵才华出众,天下闻名,符合地点,符合姓氏,显得非常贴切自然。诗人借助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心意,委婉地称赞朋友,仰慕之情由衷而发。

  第三句“送君还旧府”,这本来是平铺直叙,但力托全诗,可举千斤。照应首句寓意深邃,扣住题目中的“送”字,含有“完璧归赵”的意思,让主题立意也就呼之而出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一路顺风,平安到达的祝愿。诗人构思巧妙,立意高远,使人折服。从诗意推测,赵纵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,大概因仕途失意,辞归故里。在诗人眼中,他是远离尘嚣,冰清玉洁,“完璧归赵”。“送君还旧府”,这近似白话之句确是一个点睛之句,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脚点,后面的景句有依托,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内容。诗人对友人的同情、抚慰、称颂、仰慕之情,也都淋漓尽致再现出来。末句“明月满前川”,纯粹地描写景物,暗应题目中的“夜”字,以明月隐喻玉璧,璧如月洁,月如璧明,进一步称颂赵纵。同时,一个“满”字,既描绘了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,又抒发了诗人的满腹别情。诗句交待送别的时间在明月当空的夜晚,地点在奔流不息的河边。当朋友张帆远离之后,诗人伫立遥望,但见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,空旷孤寞之意袭人。结束语真实地表达出诗人送别故人后的深切感受:惆怅、虚渺。但他又庆幸朋友“完璧归赵”隐退故里,流露出憎恶官场、甚至逃避现实的情绪。

  全诗融叙事、写景于一炉,巧用典故,比兴得体,语言明白晓畅,形象鲜明可感。深入浅出,比喻设譬通俗易懂,写景自然贴切,“猝然相遇,借以成章,不假绳削”,借情写景,意境深邃,别有情致。

杨炯

杨炯(650年-692年),汉族,弘农华阴(今属陕西)人,排行第七;唐朝诗人,初唐四杰之一。显庆六年(公元661年),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,上元三年(676年)应制举及第,授校书郎。后又任崇文馆学士,迁詹事、司直。垂拱元年(685年),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。天授元年(690年),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。如意元年(692年)秋后改任盈川县令,吏治以严酷著称,卒于任所。因此后人称他为“杨盈川”。

杨炯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春水桃花双鲤鱼,老姜新酒付行厨。丁宁童子休轻剖,甫里先生恐寄书。

()

长日登临忆侍郎,芳时谭笑客凝香。

须公多办琼花露,容我时开古锦囊。

()

去国春城桃李花,枫林叶病尚天涯。今年九日风前帽,北客南舟雨后沙。

()

淞滨旧梦许重连,童稚情亲又暮年。幸接好音凭尺素,如闻遗事说开天。

径荒南皖无归日,人老西湖有夙缘。争似临川门户好,阶前兰桂各芬妍。

()

五王马上打球归,赢得宫花献贵妃。

乐起阁门边奏少,祸因台寺谏书稀。

()

随行齿已压同班,选胜林泉石径环。扶杖曲腰难戏马,迎风破帽怕登山。

袒肩罗汉原无我,证果菩提尚有闲。咫尺蓬壶游不尽,说经何必度函关。

()